凝血因子的功效作用功能主治是什么,有什么功效作用好处凝血因子是什么东西,有啥营养价值,主要能治什么病?凝血因子的正确吃法,食用方法怎么吃?凝血因子的用法用量,怎么吃效果最好?凝血因子的副作用禁忌与注意事项有哪些?
一、凝血因子的功效作用功能主治是什么,有什么功效作用好处
凝血因子是参与血液凝固过程的各种蛋白质组分。它的生理作用是,在血管出血时被激活,和血小板粘连在一起并且补塞血管上的漏口。这个过程被称为凝血。整个凝血过程大致上可分为两个阶段,凝血酶原的激活及凝胶状纤维蛋白的形成。它们部分由肝生成。可以为香豆素所抑制。为统一命名,世界卫生组织按其被发现的先后次序用罗马数字编号,有凝血因子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Ⅹ、Ⅺ、Ⅻ、Xlll等,因子XIII以后被发现的凝血因子,经过多年验证,认为对于凝血功能,无决定性的影响,不再列入凝血因子的编号。因子VI事实上是活化的第五因子,已经取消因子VI的命名。凝血因子的功效作用功能主治是什么,有什么功效作用好处?凝血因子是什么东西,有啥营养价值,主要能治什么病?凝血因子具有比较多的功效作用及用途,凝血因子的详细功效与作用如下:
(一)凝血因子的营养成分价值:
凝血因子并非一种食材或可以直接食用的物质,而是参与血液凝固过程的各种蛋白质组分,因此它本身并不具备直接的营养成分价值。然而,凝血因子在药用价值方面却具有重要意义。(二)凝血因子的药用价值与相关配伍:
1、止血作用:凝血因子参与了从血管损伤到血小板活化、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等整个过程,在血管破损时能够促进血液凝固,从而起到止血的作用。
2、对于外伤引起的出血或手术后出血等情况,凝血因子能够帮助控制出血,减少血液流失。
3、凝血与血液凝固:凝血因子是参与血液凝固的关键蛋白质,当其发挥作用时,会启动一系列酶促反应,使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最终导致血液凝固。
4、这种功能有助于防止过度出血,对维持机体健康至关重要。
5、血栓形成:凝血因子在血栓形成中扮演关键角色,它们参与了从血小板活化到纤维蛋白聚合的整个过程。增加凝血因子活性有助于促进血栓形成,因此在预防深静脉血栓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6、伤口愈合:凝血因子也参与到伤口愈合过程中,特别是在初期炎症和组织修复阶段。提高凝血因子水平有利于促进伤口的愈合并减少感染风险。
7、治疗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凝血因子可用于治疗遗传性出血性疾病中缺乏相应凝血因子所导致的出血症状。通过注射凝血因子药物,可以补充患者体内缺乏的凝血因子,从而控制出血症状。
(三)凝血因子的功效作用是什么:
1、凝血因子是参与血液凝固过程的各种蛋白质组分.它的生理作用是,在血管出血时被激活,和血小板粘连在一起并且补塞血管上的漏口.这个过程被称为凝血.
2、PT延长
通常认为PT延长代表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的活性低于正常或抗凝物质的存在。肝功能轻度受损,PT仍可正常,它仅在肝实质细胞严重损害时才明显延长。仅以PT判断肝病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和肝细胞损伤程度是不够的,如同时测定凝血因子的活性,可能更有价值。
3、肝病与凝血因子Ⅱ
大多数研究认为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轻度患者,凝血因子Ⅱ活性正常或轻度下降;慢性肝炎中度、重度和肝硬化患者,凝血因子Ⅱ活性水平明显下降,说明它的降低程度与肝细胞损害程度密切相关。有研究认为异常凝血酶原(protein-ⅡinducedbyvitaminKabsence,PIVKA-Ⅱ)可用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部分AFP阴性的原发性肝癌患者PIVKA-Ⅱ阳性,还有研究认为小肝癌患者PIVKA-Ⅱ阳性率高于AFP[8],它还有助于原发性肝癌的病情变化及疗效判断[9],在临床上应联合检测AFP与PIVKA-Ⅱ。
4、凝血因子Ⅴ
研究显示凝血因子Ⅴ活性在肝功能失代偿或严重肝病时才减少,故认为它是判断肝病患者预后的良好指标。Izumi等研究显示: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需肝移植的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凝血因子Ⅴ活性<20%时对死亡的阳性预测值为0.49,<10%时为0.57;而其它原因诱导的需肝移植的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凝血因子Ⅴ活性<20%时对死亡的阳性预测值为0.85,<10%时为1.00,因此认为凝血因子Ⅴ活性是判断非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患者预后的最佳预测指标。邹正升等[11]研究认为凝血因子Ⅴ水平比PTA更特异的反映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两者联合可能有助于更早更准确诊断重型肝炎,同时指出应加强重型肝炎因子Ⅴ的检测及重视因子Ⅴ在作为肝衰竭患者行肝移植术时的主要筛选指标的研究。凝血因子Ⅴ活性除用于判断预后外,还与血栓的形成密切相关,可作为门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指标。
5、凝血因子Ⅶ
凝血因子Ⅶ的半衰期最短(4~6h),血浆含量较低(0.5~2mg/L),故可作为肝病患者蛋白质合成功能减退的早期诊断指标。Rodriguez-Inigo等[12]在慢性肝病患者通过肝活检组织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到凝血因子Ⅶ的表达与肝纤维化的分级呈负相关,可作为预测纤维化程度的指标。凝血因子Ⅶ活性还与预后有着密切的联系,如Violi等研究认为凝血因子Ⅶ活性<34%的肝硬化患者93%在随访10月内死亡,故认为它是肝硬化患者预后好坏的早期预测指标,可更好识别肝移植候选人。肝硬化患者凝血因子Ⅶ活性可明显下降,凝血因子Ⅶ缺乏可导致血小板活性的改变,结合血小板计数减少使出血时间延长,因此对有创诊断与治疗的肝硬化患者,还应该用凝血因子Ⅶ活性进行出血危险度的评估,而不能仅看血小板计数[13]。除诊断之外,重组凝血因子Ⅶ可以有效地纠正肝病患者凝血异常,有利于有创性检查的进行。
6、凝血因子Ⅷ
凝血因子Ⅷ不仅由肝细胞产生,而且由窦内皮细胞与库普弗细胞产生,其它组织如肾脏也可产生。当肝细胞合成功能减退时,窦内皮细胞及库普弗细胞仍维持凝血因子Ⅷ的合成;肝脏清除功能减退,内毒素及免疫因素刺激使它的合成与释放增加。范威氏因子(vonwillebrandfactor,vWF)主要由肝外合成,肝硬化患者可能由于内毒素血症,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使其释放增加;vWF分解蛋白酶对其分解减少,也使其血浆水平升高。在大多数病毒性肝炎患者凝血因子Ⅷ活性、vWF均明显升高。但肝病合并DIC者,由于凝血因子大量消耗,使凝血因子Ⅷ活性水平降低,故我国将凝血因子Ⅷ活性小于正常50%作为诊断肝病合并DIC的必备条件之一。
7、参与血液凝固过程的各种组分;其中大多是含糖的丝氨酸蛋白酶。整个凝血过程大致上可分为两个阶段,凝血酶原的激活及凝胶状纤维蛋白的形成。
 
二、凝血因子的正确吃法,食用方法怎么吃:
凝血因子的正确吃法,食用方法怎么吃?凝血因子的用法用量,怎么吃效果最好?凝血因子的吃法种类非常多,接下来介绍凝血因子的正确吃法。
1、轻度至中度出血:单一剂量 10 ~ 15 IU/kg 体重,将因子 Ⅷ 水平提高到正常人水平的 20 ~ 30 %。
2、 较严重出血或小手术:需将因子 Ⅷ 水平提高到正常人水平的 30 ~ 50 %,通常首次剂量 15 ~ 25 IU/kg 体重。如需要,每隔 8 ~ 12 小时给予维持剂量 10 ~ 15 IU/kg 体重。
3、大出血:危急生命的出血如口腔、泌尿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出血或重要器官如颈、喉、腹膜后,骼腰肌附近的出血:首次剂量 40 IU/kg 体重,然后每隔 8 ~ 12 小时给予维持剂量 20 ~ 25 IU/kg 体重。疗程需由医生决定。
4、手术:只有当凝血因子 Ⅷ 抑制物水平无异常增高时,方可考虑择期手术。手术开始时血液中因子Ⅷ浓度需达到正常人水平的 60 ~ 120 %。通常在术前按 30 ~ 40 IU/kg 体重给药。术后 4 天内因子 Ⅷ 最低应保持在正常人水平的 60 %,接下去的 4 天减至 40 %。
5、获得性因子 Ⅷ 抑制物增多症:应给予大剂量的凝血因子 Ⅷ ,一般超过治疗血友病患者所需剂量一倍以上。
三、凝血因子的副作用和禁忌有哪些,对人体有没有危害:
凝血因子的副作用和禁忌有哪些,对人体有没有危害?一般凝血因子的副作用与危害有以下几方面。
1、包括寒颤、恶心、头晕或头痛,这些症状通常是暂时的。有可能发生过敏反应。
2、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3、大量反复输入本品时,应注意出现过敏反应、溶血反应及肺水肿的可能性,对有心脏病的患者尤应注意。
4、本品溶解后,一般为澄清略带乳光的溶液,允许微量细小蛋白颗粒存在。但如发现有大块不溶物时,则不可使用。
5、本品对于因缺乏因子Ⅸ所致的乙型血友病,或因缺乏因子Ⅺ所致的丙型血友病均无疗效,故在用前应确诊患者系属因子Ⅷ缺乏,方可使用本品。
6、本品不得用于静脉以外的注射途径。
7、本品被溶解后应立即使用, 并在一小时内用完 。未用完部分必须弃去。
8、请勿使用超过有效期限的产品。如在配制时发现制剂瓶已失奘ඐ中会有微量细小蛋白
9、应单独输注,不可与其他药物合用。
总结:凝血因子的功效作用功能主治是什么,有什么功效作用好处凝血因子是什么东西,有啥营养价值,主要能治什么病?凝血因子的正确吃法,食用方法怎么吃?凝血因子的用法用量,怎么吃效果最好?凝血因子的副作用禁忌与注意事项有哪些?以上就是凝血因子的相关介绍。